[ 导读 ] 报告指出了未来癌症创新药物研发的3个方向:一是“血管生成抑制剂”,二是“基因治疗”,研究者发现癌症会根据基因的变化而改变,将这些表现遗传学标记作为治疗标靶,可实现癌症相关联基因的开启或关闭;三是“免疫疗法”,如癌症疫苗。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日前发布了《以药物创新应对癌症的挑战2018报告》。报告揭示了全球及中国目前严峻的癌症疾病负担,以及加强药物创新对于减轻社会疾病负担的多重积极意义。业内专家呼吁,我国政府、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应携手努力,加快癌症新药研发进程,积极提高癌症新药的可及性,加速推进实现中国癌症防治的目标。
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新发癌症病例达429万例,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其中死亡281万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癌症患者生存率提升进度略显缓慢。
报告显示,中国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2015年预估为36.9%,而美国2012年的数据为70%。通过癌症综合干预、筛查和早诊早治来减轻癌症疾病负担、治愈或大幅度延长患者生存期、提升生活质量,是现阶段中国在癌症防控领域的首要任务。
此外,我国癌症患者生存率提升相对缓慢,是因为我国癌谱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区别。报告显示,发达国家前列腺癌和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我国,我国的上消化道系统癌症,如胃癌、肝癌、食道癌发病率远远高于美国。“中国人易患的食管癌、胃癌等疾病均为世界性难题,相关新药临床试验容易失败。30多年来,仍无有效的化疗药物或靶向药物能够治疗食管癌,而治疗胃癌的靶向药物也仅有一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指出。
癌症防治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医疗体系带来沉重负担。近几年来,我国的卫生总费用投入不断增加,2016年总计达7000亿美元,占GDP的6.2%。“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在中国城市地区的人均就诊负担最重,约为1万美元;肺癌和胃癌患者的负担次之,约为9900美元;肝癌和乳腺癌的人均就诊支出相近,约为8500美元。”沈琳指出。
要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疗和生存质量,减轻社会疾病负担,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创新药物研发。报告指出,美国近期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经比1975年提高41%,其中83%的生存率延长归功于包括创新药在内的新疗法。“从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到最新的免疫肿瘤治疗、基因疗法等创新疗法,使癌症治疗有了显著进展。”诺华肿瘤(中国)肿瘤医学部副总裁赵燕表示。
“根据美国药物研究与制造商协会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共有超过800种癌症药物正在研发,其中73%的药物针对个体化治疗。”罗氏制药中国医学部副总裁张方直表示,“个体化医疗将引领未来肿瘤创新治疗的新方向。它通过确定特殊的基因标记物,加之结合传统临床试验数据、先进诊断检测数据和真实世界数据,不但可为每位肿瘤病人提供最适合、有效的治疗方法,延长生存时间、提升生活质量,也会促进未来创新药物的研发效率”。
然而,2010年至2014年,我国在全球癌症新药可及性的排名远不及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49个新药中仅有6个在我国上市。“药企研发决策的基础是对患者流行病学的清晰认知和对疾病自然病程的充分了解,但由于我国特发高发癌症数据不清晰、学科划分未明确,企业缺乏研发基础。”沈琳介绍,从数据层面看,不同机构公布的癌症数据往往存在差异,数据不统一、数据源不明确给企业决策带来困惑,影响了药企研究中国特发高发癌症用药的信心。
“创新药的研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跨学科的科学家之间和药企之间加强合作。加大癌症新药研发力度、提高癌症新药可及性,需要政府、制药企业、医院和医务人员共同努力。”沈琳表示,报告指出了未来癌症创新药物研发的3个方向:一是“血管生成抑制剂”,肿瘤是需要血管来生长和扩散的,抑制剂可防止新血管的生成;二是“基因治疗”,研究者发现癌症会根据基因的变化而改变,将这些表现遗传学标记作为治疗标靶,可实现癌症相关联特定基因的开启或关闭;三是“免疫疗法”,如癌症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