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建设规划原则

 ·  2019-05-17 18:38:45  ·  北京瑞铭安普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社区是以网络化、数字化及信息化、物联网为基础,定位于服务并分解为政府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个人服务四个方面,为地方社区生活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的智能化社区服务体系,随着我国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的普及,老百姓已经对社区生活有了比较高的要求,这些都推动了慧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智慧社区既基于生活应用场景,又结合了政府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社区基础设施、物联网、互联网技术,是一种生活新模式。

      在智慧社区的建设与改造过程中,坚持少量投入、以平台搭建为主,建立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各子系统以企业自建、运营为主,通过最大程度的市场化方式实现“自给自足”。这种模式为服务商提供宣传平台、免费的基础信息化手段,面向更广大本地用户的促销渠道。居民将是本系统的最大受益者,享受政务、安全、商业、物业等服务。

智慧社区建设原则

 安全性

  安全性是社区建设的最重要的因素,在大数据时代,对社区安全性也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方向,智慧社区建设不仅要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保证社区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还要保证居民身份信息不泄露与个人隐私的安全。

  服务性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最重要区域,满足居民的日常居住需要是社区建设的基础要求。但是由于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与现实技术水平、物业服务质量的不匹配,过去的社区很难充分满足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智慧社区建设要以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落脚点,同时也要为物业服务管理、政府公共管理提供支持。

  可持续性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智慧社区建设同样要着眼于社区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创建绿色、集约、可持续发展的社区。以点带面,支撑绿色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创建工作。

  平台化技术护航智慧社区建设方向

  在安全性、服务性、可持续性的建设方向上,智慧社区应该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好网络基础设施、社区安防系统和综合服务平台。

  网络基础设施

  社区网络基础设施是智慧社区建设的根基,网络信息安全、布线合理性,还有网络入户、实时网速、网络覆盖范围等问题都会影响智慧社区建设的质量与水平,由全国智标委归口管理的《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 系列国家标准,涵盖了社区网络基础设施的相关规定,规范了社区网络建设,为智慧社区网络建设提供了标准支撑。

  并且随着5G技术在社区领域的普及,会极大提升智慧社区网络速度与质量,消除更多技术壁垒,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智能化服务,满足社区的服务性要求,但与此同时对于社区网络的安全性要求也会更加严格。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要充分发挥国产密码算法在网络基础设施的应用与落地,让社区网络更加自主、安全、可控,为社区居民的信息安全、数据隐私保驾护航。

  社区安防系统

  优秀的智慧社区安全性永远是第一位的,社区安防管理依靠人力防控,成本较大、力量有限,处理问题难免捉襟见肘,而以智能门锁、智能门禁、智能水电气表、无线探测器、报警器、智能监控、楼宇对讲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等各类设备、系统为基础的智能化社区安防系统,则更加安全、便捷、高效、智能。

  例如在社区人员出入管理方面,充分利用CPU智能卡、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社区人员精准管理与服务,满足社区各类群体的需要,做到服务与安全两不误。

  综合服务平台

  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是社区智慧运维的重中之重,综合服务平台既可以让物业管理人员统一管理社区内部楼宇对讲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建筑节能系统等,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分配,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对水电资源进行监控,减少了人力成本、物力成本的浪费,对于社区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并且又可以利用手机APP、家庭智能终端服务社区用户,同时与社区商圈、政府公共服务的连接,实现了消费者、服务者、管理者的三方互通,提升社区服务的集约化、多功能化,充分发挥各方优势。

  通过对社区网络基础设施、社区安防系统、综合服务平台的统筹规划与合理建设,实现智慧社区建设的安全性、服务性和可持续性发展。